录音原稿:

应在庭审前告知申请回避权依照我国诉讼法规定在人民法院审判过程中,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请合议庭组成员、书记员、公诉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回避的权利。但由于我国诉讼法对于申请回避权的提出并无时效规定通常的做法在庭审时才向当事人及其法定代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名单并告知他们对这些人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待商榷。理由是:1.庭审开始时才向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宣布申请回避权,具有突然性,他们根本来不及了解有关人员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有其他应当回避的情形,更谈不上申请回避了。2.容易使庭审中断,导致案件延期审理3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审判效果。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的法律后果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其所申请回避的人员被决定回避;另一种是其回避申请依法驳回。让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当庭行使回避权产生如下应:一是被决定回避的人员有一种当众亮丑感,难免使其本人或旁听群众产生这样或那样不满情绪;二是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作出后被申请人继续参与审判常会自觉不自觉偏袒另一方当事人,有的甚至因此挟嫌报复申请人一。即使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处理,也难免使申请人及旁听群众对案件处理结果产生怀疑;三是容易出现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当庭斗气的情形,使庭审无法进行。据此,笔者认为申请回避权应在庭审前让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行使完毕,不应在庭审中进行。具体做法是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送达起诉书期间应将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名单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限申请至迟在开庭审理前三天向人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及理由,逾视为放弃。这样,不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足的时间来了解这些人员的社会关系,而且法院也有充裕的时间来处理有关回避事宜使回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输入稿:

暂时只能查看自己录入的文稿!
尾巴上有一只猫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听打了05分13秒;平均每分94字;输入原稿的 61.35%;听打正确率 85.84%
00:0000:00

红不红包无所为,就当没看见! 点击开始打赏。